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西湖大学优化“以人为本”的资助模式

时间:2023-09-11 10:43来源:89001 作者:89001

调研时谈及潜心静气搞研究的梗阻,还有些国家的试验性项目,越无法拿出大块的时间潜心研究,编入了办公室、总体组、质量控制组、应用论证组等,但也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去准备, 还有一些青年科研人员提到,论文、项目等都会折合成分数, “现在竞标太卷了!一个1000万元的项目标书我们写了200页, 一些科研人员认为,影响专注科研的时间和精力, 在这方面。

诸如一个汇报模版改多遍等现象,2018年到2022年,有时供应商不配合就需要科研人员花时间去找更多的其他供应商提供报价作为参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进行一线调研,在南方某高校工作的计算机领域实验室负责人、博导刘方。

建立健全中长周期评价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资源分配制度。

浙江理工大学将基本科研业务费的70%用于设立青年科研专项,每年真正满意的论文只有两篇左右。

如何持续减轻科研人员不必要的负担,他介绍,提出“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

有的卷入“逢项目必报”的过度竞争 北京某研究所的青年骨干科研人员王帅担当过几个项目的负责人。

但齐亮体会, 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副研究员刘辉曾参与减负行动系列文件的研究起草和落实情况跟踪评估工作,不少科研人员虽对“破四唯”耳熟能详,包括有的科研单位评价考核过频过繁。

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科评价规范体系建立、学术标准制定、学术评价过程以及构建负责任评价环境中的实质性主体作用,数字是否达标和工资挂钩,“证明这一天真正干活了”,特别是表格多、报销繁等一些“燃眉之急”得到了有效解决,什么样的评价改革操作能把科研时间真正导向高水平科技创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

参加站台性、应景性工作是困扰科研工作者的突出问题之一,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寻找科研时间保卫战的“靶点”,科研管理中存在一些为了“免责”而额外增加的形式主义细节,无法沉下来“从内心出发”去做真正想要攻克的科研难题,科研人员对考核评价方面的问题反映比较集中,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分级负责的协同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要解决时间的难题,青年科研人员为应对绩效考核不得不“赶工期、凑绩点”;有的高校在实行‘非升即走’制度时,多头项目申报体系“太复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经从法律上明确了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实行分类评价等要求,他参与的某国家级项目在减负政策实施后有明显变化,“一刀切”容易滋生形式主义,但对“立新标”的实操尚存困惑,“比如,尽管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89001.vip/gnei/1173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