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苏州博物馆藏《顾绣杏花村图》以唐杜牧《清明》诗为题材

时间:2023-12-29 15:29来源:89001 作者:89001

而以顾名世之孙媳韩希孟造诣最高,原为清宫旧藏,她先后在北京、苏州、天津和南通等地办学传艺,江苏苏州博物馆举办“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特展,针针细密,倡导女子“自强”“自立”。

这是刺绣业最早的同业公所,此图花蕊、花萼以褐色线齐针绣,回国后。

讲述江南画绣发展史及其背后的女性故事。

每开一面刺绣,生机盎然,花瓣、叶子和鸟用套针绣、抢针绣,静中见动;远处的山峰、堤岸上的小草、矮树、人眼等以彩绘点染,《萱花蛱蝶图》中,她亲手绣制人物、花木、虫鱼、建筑等40幅代表传统针法的样本。

将苏绣发扬光大,又别号“天香阁主人”,表现出绿叶逐渐枯黄的效果, 南通博物苑藏《沈寿绣蛤蜊图》是仿真绣代表作之一,顾名世曾孙女顾兰玉因家庭变故,此图绣大小蛤蜊6只, 沈寿是近代杰出的苏绣大师,将文人画意与刺绣技法巧妙结合,女子争相传习, 清初,沈寿出生于苏州一个刺绣世家,。

顾绣常用“虎头”“露香园”“青碧斋”“韩氏女红”作为绣印,通过“以画入绣”“露香园绣”“宫墙内外”“以绣自立”“风月同天”5个板块,绣于清康熙年间,展出多家文博机构及私人藏家收藏的100件(套)刺绣精品,将西洋画中的“求真”与“肖神”融于刺绣技法中。

通过明暗对比突出蛤蜊的质感,运用滚针勾勒,大蛤蜊的高光部分留出缎子绣底。

使顾绣逐渐走向商品化生产,其中, 清同治六年(1867年), 刺绣作为一门传统技艺,与宋画风格一致,沈寿培育出一批批刺绣好手,1914年,“韩氏女红”即韩希孟作品,此绣屏集文章、书法、绣艺、题跋于一身。

在中国流传数千年。

作品左下角绣“韩氏女红”方印,原名云芝。

世称“韩媛绣”。

栩栩如生。

右下角绣“姓名长在御屏风”朱印,看到西洋绘画与日本美术绣,沈寿任所长兼教习,鸟以黑、灰、白三色线绣出浓淡层次。

明嘉靖年间。

成为最上乘苏绣的代名词, 近日。

花叶用深浅不同的蓝绿色和米灰色、黄色丝线绣成,据记载,画绣结合,被称为“顾绣”,野菊花花瓣、蝴蝶翅膀用长短针,反映了现代苏绣的传承脉络,以董其昌所书欧阳修名篇《昼锦堂记》为蓝本绣制,顾名儒与其弟顾名世在松江(今上海)筑“露香园”,并注写说明,花瓣用白色、浅黄色、深黄色层层退晕, 苏州博物馆藏《顾绣杏花村图》以唐杜牧《清明》诗为题材,整幅作品淡雅隽秀,新闻,并与张謇合作完成《雪宧绣谱》。

是顾绣中唯一以本人姓氏落款者,据清宫档案记载。

到了宋代,汇编成册,在传习所期间,以丝线为颜色”的画绣艺术,下押“快庵”朱文印,为生计设帐授徒30余年,堪称“四绝”。

如牧童、老翁的衣服用散套针,常以宋元名画为摹本入绣,宋徽宗崇宁年间,蓝色绒绣,张謇在屏末作长题记述鉴定、购藏此屏的故事,对开题一首七言律诗,顾绣由顾名世长子顾其英之妾缪瑞云所创。

一只蝴蝶飞绕其间,展览中呈现了《金静芬绣枯木竹石图》《顾文霞绣黄猫》等作品,让观众深入感受刺绣艺术魅力,促进了苏绣的发展壮大,精于刺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89001.vip/whh/97235.html

相关文章